黑幼龙先生素有华文卡内基之父美誉,他觉得自己生活最大的成功不在于自己所获得的名望、地位和资金,而在于自己用慢养的办法,教育出4名出色的孩子。
本文摘录了爸爸妈妈亲教养孩子的感受,与孩子们畅谈成长心路。从他们的叙述中,读者能领会到一种和谐家庭的凝聚力,与他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积极、乐观的生活态度。
爸爸妈妈的魔法棒赞美的力量
记得大家住在美国的时候有个邻居,在他的儿子溜滑板经过大家面前时他对我说:这家伙真棒!让我引以为荣!我了解他是故意说给儿子听的,由于他的儿子刚通过童子军的甄试,所以他就当着大家的面来赞美儿子。这让我心里很感慨,由于我虽然非常期望也能如此对待我们的孩子,但比起我的母亲、比起这位外国邻居,我真的还做得不够多,做得不够好!
有一年,立国的一个同学住在阿拉斯加,他的爸爸在当地做大夫,所以暑假就约立国和刚上大学的立行去那里玩,这一趟旅游对两兄弟来讲是非常棒的经验,由于他们到了好多一般观光客不会去的地方。这位同学的父亲携带他们四处探索、钓鱼,还告诉他们阿拉斯加有种特别的老鹰,一次会生3个蛋,但存活率不高,所以他们会帮助孵化等精彩的故事,而在这趟旅游结束,立国和立行筹备回家时,这位同学的父亲把他们叫来,告诉他们:你们回去跟爸爸妈妈说,他们非常会教养孩子!而两兄弟回来也真的跟我说了,那时我真的感觉非常棒。虽然他是要孩子传话给我,事实上却是借助机会赞美我的孩子。
老大立言从一年级开始就非常喜欢写作,文笔很好。在美国念国中小学二年级的时候,立言写了一篇批评台湾教育规范的文章,投稿到《中国时报》,内容铿锵有力,结果刊登出来了。不少人看到了以为是我帮他捉刀代写的。
那天在家我就当玩笑话说给大伙听,只有我母亲不动声色看完黑立言的那篇文章后,她双眼抬也不抬冷冷地说:屁!还你捉刀呢,你根本写不到这么好!当时黑立言也在场,奶奶的这个赞美对他来讲是非常大的鼓励,对孩子的自信更有具体的帮忙。将来黑立言在工作或演讲的时候,他都会提到当年奶奶说的这句话,由于奶奶的鼓励和赞美对他有非常大的影响。
赞美,真的可以鼓励并且激起一个人的潜力,不但可以让他把工作完成,甚至做得更好,这可是千真万确的。我在六七岁刚懂事的时候,父亲担任空军基地的电台台长,是整个空军基地级别最高的军官,那时候只有他有吉普车,车子开到街上大伙都认识他,也因此我就得到不少的注意力。
得到注意力有哪些好处是,会由于有勉励的力量想去做不少的事情,反之有时没勉励的力量,会叫人什么都不想做。
这就是老师和爸爸妈妈手中拥有些魔法棒!只须爸爸妈妈跟孩子说:哇,你真的好棒!短短一句话,可能就改变他的一生。
独特质:孩子最大的财富
有篇文章写道,美国和欧洲的教育家聚在一块,欧洲教育家觉得美国的教育就像是在挖矿,把孩子切、割、磨变成一个宝石,就像很多拿到诺贝尔奖的杰出学者一样。而欧洲的教育就像种花,教育职员做的是浇水、加肥料,让种子变成它本来的样子,无论是玫瑰、康乃馨、山茶花,他们都会细心呵护,让每一株花朵都有自己独特的模样。这让我想到台湾的教育,不是挖矿更不是种花,而是塑料工厂里的模具成型,需要个个都完全相同。
教养孩子,学校虽然有责任,但爸爸妈妈的责任更为重大,不少爸爸妈妈期望我们的孩子跟别的孩子一样,或是期望我们的孩子和自己当年一样;我发现当我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,其实缘由总是是生气他们没照我的话做,没跟我一样。假如大家可以尊重每个孩子,像种花一样让他们自然长大,尊重孩子,不要让他们成为自己或其他人的复制品,那爸爸妈妈也应该非常欣慰了。
反观台湾,爸爸妈妈一直直接命令孩子,你去做功课!你不可以看电视!赶快洗澡!不要再上网了!但大家可以把命令句改成一些疑问句。假如孩子总是黏在电视机前,可能大家可以这么跟他交流:大家吃饭要选有营养的食物,你目前已经看一个小时电视了,你感觉什么电视节目是有营养的呢?你感觉你应该看什么频道呢?
问孩子问题可以让他们考虑,并引导他们自己找到对的答案,假如可以给孩子多一些考虑空间,亲子互动关系也会完全不同!
启发孩子勇于选择的智慧
我听过一段很有哲理的话:大家到底应该怎么样教育孩子?你期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何样的人,那你目前就朝那个方向来教养你的孩子。
比如说你期望孩子长大后是一个服从、听命、说一不二的人,那你目前就能用严格的军事方法来教育你的孩子;日本、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起来的不少孩子,都是很服从命令的孩子,这也是日本、德国当年变成军国主义是什么原因之一。有那样多人拥护希特勒,一声令下,这类青年想为了军令上战场杀人,侵略其他的国家,其实这都和爸爸妈妈及学校的教育有关。
可是假如你期望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,那样你可能就要舍弃不少世俗的规范,穿什么、吃那些、干什么都不要管他,让他完全自由,这就像20世纪6、七十年代的嬉皮士。
但假如你期望我们的孩子将来有责任感,对我们的行为负责的话,那样大家需要给他机会,让他去考虑、作决定,并有机会为我们的决定负责。大家期望孩子能有自由的思想,也能有冒险精神,但也要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,大家不是放纵不管,也不需要孩子百分之百地服从。
有一个故事说,一个3岁的女生,她要上幼儿园的小班,第一天上学的时候,小姑娘穿好衣服出来,父亲一看立刻就想说:哇,你赶快回去换衣服。如何穿得一塌糊涂的!原来她不但穿了长裤也穿了裙子,里面衣服的袖子比外套还长,颜色也搭配得非常奇怪。这个时候母亲比较沉着,她示意父亲先别说话,这个时候娃娃车也来了,母亲让她先上学去了。
结果下课回来,小姑娘就跟母亲说:都是你,你害我在学校被大伙取笑。母亲这个时候就趁机跟她说:我有没教过你如何穿衣呢?有没说过穿了裙子就不要穿裤子呢?小姑娘点点头,母亲又说:那你今天如何让自己穿成如此呢?经过如此的交流,小姑娘就听进来了。
我感觉这个母亲非常厉害,她想放下让女儿去犯一次错误,虽然女儿被同学取笑,但母亲借此来教孩子应该为我们的行为负责;想想看,假如父亲叫女儿当场就换掉衣服,那样小姑娘可能到大班还学不会要为我们的行为负责,由于是父亲叫她换衣服的,不是她自己知道为何要换衣服。
或许有人会说,3岁的小朋友还小没关系,但长大后可不可以如此让孩子用犯了错误来学习负责。我想跟大伙说另一个例子,是十八岁的女生想去参加舞会。她问父亲:我想参加舞会,可以吗?父亲本来想直接告诉她可以或不能,但当下念头一转,父亲说:你说呢?你感觉能不能?女儿愣了一下,开始估算我们的功课还有多少没写,考试是否会遭到影响,然后告诉父亲说。她可以参加舞会,接着她又问父亲:那我什么时间回家?父亲本来要冲口而出说11点前必须要回家,不过他忍了下来,又反问女儿:你说你什么时间回家?女儿又开始估算,舞会结束的时间、要搭哪个的车、要先送哪个回家最后她跟爸爸说:我11:30可以回家。爸爸笑笑说:好,那你就11:30回家。这个时候女儿感觉父亲不太对劲,跟平时不同,又接着问:那假如我11:30还不回家呢?这个时候父女两个相视而笑,由于他们都了解,女儿会为自己作的决定负责。
家是爱,爱是慢慢养出来的
家其实是一个城堡,虽然这是大伙都了解的陈词滥调,但要让孩子感觉家永远在那里:他开心的时候,想要回家推荐;难过挫折的时候,他在家可以找到安慰和支持。
要让家真的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城堡,对孩子需要完全地信赖与公平地对待,在爱的基础上对事不对人和他们交流,如此的家才会变成+,家也才能为孩子的生活加分。
当年大家往返美国和台湾两地时,孩子们在美国需要要收拾我们的生活,大家就把整个银行账户交给他们,让他们自己管理账户,自己缴房贷、水电等所有成本。
有亲戚了解这件事情,感觉匪夷所思,问大家如何敢把存有一大笔钱及生活费的账户,交给孩子自己管理?但我从来不感觉他们会是做坏事的孩子,所以也从来没不相信他们的念头。
要一同塑造一个温暖的家,爸爸妈妈和孩子必须要多谈话,而且是像朋友般谈天说地,把一天当中的特别技巧做一个推荐,而不是像老师般训话,不然如此只不过慢慢地把孩子往城堡外面推。大家在美国的日子真的非常辛苦,所以有时下班回家我也会跟孩子说,我在药店里头工作,最害怕的就是接电话,由于当时英文还不怎么样,药店责任非常重,万一听错给错药就不能了了。
由于我一个人想和孩子说我一个人的感觉、我们的情绪,所以孩子有话也想跟大家说,亲子间的亲密关系其实需要彼此间打高兴门,说说心里真的的话。
爸爸妈妈们给孩子爱的时候,应该想想:你给孩子的是控制、伤害,还是真的心甘情愿的爱?真的的爱不自私,真的的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,为他们着想,真的的爱是给他们空间,永远在他们心中点着一盏灯,随时欢迎孩子回来。
黑立行结婚的时候,在斯坦福大学的教堂。那一天教堂里面坐满了前来祝福的亲朋好友,大哥黑立言和姐姐黑立琍分别为新人念了一段《圣经》,很多亲友说在结婚典礼上可以感觉大家一家人的情感有多浓,感觉非常感动。
回到台湾大家宴请故乡的亲友,我在致词的时候安排播放电影《屋顶上的提琴手》的主题曲:日出,日落;日出,日落。
在悠扬的音乐中,我细细叙述对新人的祝福,也期望黑家这份亲子之间的爱,这份慢慢养出来的爱,可以永远传承下去!